从海外投资遇挫,到做强做优做大国企
2018-02-12 16:33:21
  • 0
  • 0
  • 44
  • 0

 §ⅰ 明星企业海外铩羽

本来想聊几天来过山车般的美股、核评估报告,或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这些也是当前媒体热炒的话题。但耳闻目睹两大明星企业阿里巴巴和华为在美国收购遇挫,顿生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觉。风头话题姑且押后,今天先炒一锅冷饭。

1月2日,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以国家安全为由,否决了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收购速汇金的计划;一周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宣布退出面向美国消费者销售华为Mate 10智能手机的协议,令华为进军美国市场的雄心不得不暂时收敛。新年兜头两盆冷水,让在国内呼风唤雨的明星企业心头顿时清凉了不少。

要知道,华为和阿里那可是国内实体制造和互联网金融业的翘楚哇,在美国拓展市场先后受阻,这引起了国内官媒的集体口诛笔伐,言必称『美国政府歧视中国企业』。在蚂蚁金服收购失败后,高层就已经按捺不住,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记者会上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中国政府希望美国能为中国公司创造公平环境』

然而,简单、肤浅的舆论谴责,并不足以令人信服。任何事情都不是没有因果的。

§ⅱ 商乎,官乎?模棱两可

众所周知,改开40年,出口创汇型国策带来了惊人的外汇储备,根据外管局数据,截至2018年1月末31615亿美元。如此庞大的外储规模,再加上6.3上下高位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正是展开海外优质资产收购的绝佳契机。但阿里和华为在美国的遭遇,却让人心生不妙。你想买人家却不卖你,原因出在哪里呢?

在国人看来,阿里、华为都是标准的私营企业,这种海外收购也似乎是纯粹的商业行为。但问题在于,这只是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而已。在西方国家眼中呢?就算是大陆的私企,也不可避免地打着政府的烙印,而这完全是企业自己作的。

走进公司内部,无论国企私企,最醒目之处通常都是公司领导和政府高官的巨幅合影、滚动视频,即便私企,大到公司党委、小到党员先锋岗……如此暧昧色彩浓厚的标签比比皆是。在老百姓眼中呢,公司身上就是笼罩着一层官家护身符嘛。

在外国民众、公司同行眼中呢,他们压根就不相信大陆企业和政府的关系是独立、清白的,更不理解企业为何总要攀附政府?阿里、华为在北美受挫,在欧洲、澳大利亚……在整个西方世界会例外吗?甚至是拉美、非洲国家,也在潜移默化。私企出海的境遇尚且如此,就更不用提党和政府烙印更加醒目的央企、国企了。

即使非敏感类业务收购成功,随之而来的往往是巨额亏损,这方面的案例不胜枚举。中投投资黑石和摩根士丹利、中铝收购力拓、平安投资富通、中海油并购优尼科、中化国际收购韩泰炼油公司……笔者不想一层层揭开这些历来报喜不报忧的历史伤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谷歌下那一个个巨大的外汇资金水漂儿。

老辈有句话『裤裆里夹泥巴,不是屎也是屎』企业与政府之间这种莫须有的连带关系,每每使得企业的投资、并购行为被赋予国家背书的嫌疑,顺理成章会遭到被投资国家的强烈排斥。这一点早已成为国内公司拓展海外业务的桎梏,以至于不得不违心撇清自己和政府的关系,在国内和国外做双面人。问题是,谁肯信呢?

§ⅲ 认清现实,拒绝梦呓

看到这里估计有人要喷,丫的市场不让咱进,咱不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不让外资进咱国门吗?除了小粉红,即使真正的小白一般也不会产生这种白痴想法。笔者2月2日撰文《透过苏州日资撤离,静观全球资本迁徙》中讲过,国内各种成本上升,已经让外资纷纷不堪重负主动撤离了,还用费心去赶他们走?

而另一拨愤怒的爱国青年想法更可爱,『中国坐拥14亿人口的国内市场,走不出去内销总可以吧?』唉,怎么就不替国家考虑下呢?这和『出口创汇型』基本国策自相矛盾。没有外汇,试问怎么购买粮食、购买自己不出产的资源?怎么在金融危机时砸外汇保住人民币汇率?

再说了,不要只看到超过美国3.3亿4倍之多的13.8亿人口,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地位,二战以后有谁撼动过?人口和市场差距悬殊 ,原因就在于『二八法则』生效,更何况已进化成更加高端的『一九法则』。看看金字塔尖的群体和塔身、塔基人口比例,穿阿曼尼西装、系爱马仕裤带的国民有几个?这个表面庞大的市场什么时候发挥出过等量的购买力?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据实谈国情。

家丑外扬好没意思,此类话题打住不谈。180°后传,把视角从国外切回到国内。

§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月7日,最高媒体撰文《牢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指出,『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的关系。‘国进民退’之类错误观点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站不住脚,既不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也不符合改革发展要求,本质上是伪命题』呆呆发了一会儿愣,想明白了,『做强做优做大国企』的信念任何时候都不可动摇哇。

计划经济的好处明摆着——量体裁衣、消费多少生产多少,企业基本由国家主导。开年之初,计划部门直接根据上一年的市场消费总量,制定本年度消费计划,然后照计划清单生产。多么简单,多么高效的生产方式啊!可惜,这种高级生产关系早在40年前就已经被证明过了。事实明摆着,理想模型有个命门,这个命门就在于市场瞬息万变、不可预测,否则完全市场经济学还有诞生、存在的价值吗?

这种经济模式通常会造就两种后果,一是供不应求,说这个70前自然会懂;另一种就是产能过剩。和市场经济随时纠偏过剩产能不同,计划经济下市场触角完全退化,对产能过剩极难察觉,极易导致产品积压后资金链紧张、断裂,引发债务危机,债务危机连线成片,终将酿成系统性危机或风险。没看到一直在强调吗?

海外市场愈来愈萎缩,产能过剩发病频率愈来愈急促,智库开出一剂特效药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去积压库存、去旧有和潜在产能。去库存效果显而易见,成功让房奴们在一片涨价声中为国接盘;去产能呢,2016年来的两个典型就是钢铁和煤炭,前者匹配的是『房地产+铁公基』的投资型经济模式,而后者代表了一切生产、消费的基础——能源。篇幅所限,只拿煤炭去产能说开吧。

§ⅴ 民企挣扎,国企膨胀

1月29日,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5187.1亿元,比上年增长21%,增速比2016年加快12.5个百分点,是2012年以来增速最高的一年。多家机构预测,2018年工业企业利润仍将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绝大多数是央企、地方国企,这个没有异议罢。而去产能政策出清了哪类企业?响鼓也毋需重锤敲。但不管怎么说,去产能的表面效果和楼市去库存一样,同样是杠杠滴。很多人对出现这一局面其实早已经洞若观火。

2016年去产能实施,煤价应声大涨,在政策大棒庇佑下的企业,利润报表靓丽得不要不要的,即使是‘侥幸’没被阉割的小煤企老板,脸上也开始荡漾出幸福的淫笑。直接踢竞争对手出局,间接提高国企控制的资源品价格,实在是太爽了。

问题是,国企获取暴利的代价是什么?是整个行业下游产业链成本抬升,从而导致终端产品价格抬升,而最终买单的是消费者,是国民。消费端口CPI上涨,再加上规模以上国企强势推动PPI上涨,从PPI端口进一步向CPI端口传导,这个过程必将推动整个社会产成品价格上涨。貌似不太用细想,恶性通胀还有多远?

2016年煤炭去产能效果很快显现,电价被按住的煤电企业利润出现断崖式下跌,五大发电集团利润同比下降68.5%,发展到2017年,燃煤发电企业甚至已经全行业亏损。然而,煤炭去产能带来燃煤价格上涨,还只是煤电企业的第一个噩梦。

另一方面,实体制造业在房地产和地方大基建压榨下越来越萎靡,这又间接造成了煤电企业产能过剩。想想看,上游煤炭价格上涨,下游煤电产能过剩,夹在中间的煤电企业闭上眼睛享受一波又一波的高潮,欲仙欲死的感觉何其销魂哇。

这就是行政干预市场的后果。简单粗暴的手段解决掉一个表面问题,关联产业立马按下葫芦浮起瓢,受益方是规模以上央企国企,而曝尸荒野的枯骨多是中小民企。令人嗟叹的是,有关部门并没有痛定思痛,把优胜劣汰的权利交还给市场。

§ⅵ 垄断国企强强联姻

2017年8月28日,发改委公布《关于建立健全煤炭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制度的指导意见》和《煤炭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制度考核办法》。就在同一天,国电集团公司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并重组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拉开了煤电企业改革帷幕。注意一点,这种资源垄断的国企重组,绝对不是民企为国企亏损买单的混改模式,而是国企之间的强强联姻,肥水保证一点也不会外流。

效果好得不得了。豪门联姻后的巨头精气神充足,上游控制煤炭资源,下游垄断电价,再毋需看任何人脸色就能够实现巨额利润。而建立煤炭最低库存的初衷,说穿了还是在变相去产能,一手加大小煤矿的运行成本,一手把不规范、没有储煤区的小煤矿强行清场。大型煤炭央企国企重组,形成规模稳定的煤炭供应市场。

问题在于,随着民营企业陆续被清除出市场,原材料的需求立马应声下降,而国企控制的资源除了自己消耗,还能卖给谁呢?这一场面像极了旱季里的鳄鱼池,没有了小鱼小虾支撑各级食物链,大鱼之间怎么办呢?嗯,好戏迟早会开场的。

§ⅶ 电价上涨呼之欲出

进入2018年,随着全国各地低温持续,用电量居高不下,煤价高企带来的电力短缺问题开始凸显。随着银行业因为加强金融监管而收紧贷款,部分火电厂资金链开始崩断,陷入无钱买煤的窘境。截至1月中旬,全国统调电厂库存9924万吨,预计春节前将进一步下降至9000万吨。五大发电集团部分电厂的煤炭库存可用天数已经低于7天的警戒水平,而东北、湖北、山东、安徽、甘肃、贵州等地区,部分电厂库存只可以用2到3天。如果再考虑上春运呢,局势更加严峻。

发电燃煤紧张祸不单行,火电行业不得不继续在全行业亏损的泥淖中苦苦挣扎。A股盘面,五大发电集团煤电板块相继沦陷,亏损面高达60%。看到了吧,发改委下达一纸煤炭去产能命令很简单,实现煤炭国企扭亏为盈也很简单,但接踵而至的煤电企业连锁反应,谁提前未雨绸缪到了?事到临头又该如何应对呢?

其实有关部门并没有慌。电力供应紧张,不外乎一个『钱』字,不就是煤电企业没钱买煤吗?为什么不提高电价呢?电价一上调,煤电企业有钱买煤了,煤电产能上来了,一切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问题是,

电价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实在太过非同小可!如同粮食价格一样,无论对于实体制造业还是服务业,电价那可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基础价格哇。试问电价一涨,还有哪个行业不涨价?全社会、全行业价格同时上涨,那不是恶性通胀又是什么呢?但是,

但是,明知山有虎,也必须向虎山行了。潘多拉的魔盒一经打开,就只有见招拆招,就只有走一步看一步的份儿了。可以预见,在煤炭企业吃饱去产能的红利之后,下一个大快朵颐的该轮到电力行业了。所以,当2018年媒体头条欢天喜地报道电力企业扭亏为盈的好消息时,提前洞悉全局者绝对不会感到一丝惊讶。

说这些有什么意义呢?一个属于电力国企的盛筵时代正在款款向我们走来,而投资者也一定不想错过这波去产能带来的红利吧?稍微辛苦、委屈一下的,就是为盛筵买单的群体了。

其实想想也没什么,为国分忧是每个国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不?为什么只鼓励房奴们为国接盘,而轮到自己买单时就不舒服了呢?要树立一个信念,我为国接盘,我无比光荣。

读完笔者这片鸟文,道德水准也顺带提高了不老少吧?『谢』字就不用说了,大过节的,只要不挨骂,笔者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公众号『阿甘看天下』,一扇透过现象洞悉本质的窗口,专为财经小白量身打造。备用号『阿甘财经视点』往期被删除文章,尽在微信图文版标题下小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出处公众号:阿甘看天下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