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个错字算什么,中国曾经差点废除汉字
2018-05-08 08:52:38
  • 0
  • 0
  • 26
  • 0

文/大鱼说小事

北大校长念错字,不过是中国几十年来对文字一直不重视的必然结果。

举个例子说说这种不重视达到了什么程度:汉字是联合国工作语言用字之一。当初中国申报世界计算机通用的国家文字标准代码时,竟然遗漏了三个经常用到的规范汉字,就是“瞭、镕、〇”这三个。所以现在用到这三个字时,因为没有标准字库代码,用五笔打字是打不出来的,只能用拼音在大字库里找,或者用其他方式以符号的形式输入。因为这一工作遗漏,现在想全面纠正过来,成本需要用亿作单位来计算。

有的出版单位使用的电脑系统不识别大字库,用到这三个字只好手工拼字,拼出来的样子很难看;并且拼出来的字有一个特点,由几部分拼成的就要占几个字符的位置,这样,一旦在一行字的末尾出现“镕”字时,很容易出现上一行是“钅”,下一行是“容”,分家成两个字。大家知道,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人名用字,搞不好会上升为重大政治差错,所以新闻界、出版界碰到这个字都格外小心。对于大写数字“〇”,因为不能顺利打出来,不少人用英文字母O替代,不少牌匾也写成一九八零、一九八0或一九八O,很难看。

1234567890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〇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零

上面这三排数字怎么能混着用?有写成一9八〇的吗?同理,那写成一九八0是不是很难看?

360回归A股上市了,大鱼惊奇地发现,360公司的名字里就有个错别字:“三六零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中“零”正确的应该是“〇”。

过去百年历史上,有很多名人都曾经提出废除汉字,如谭嗣同、钱玄同、陈独秀、鲁迅、瞿秋白……这个名单可以列很长。好在他们都没有决策权,只是呼吁几声就湮灭了。1951年春,毛明确提出“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的主张。这回可是要动真格的了。

按照当时的废除汉字路线图,是先讨论用什么字母文字来替代汉字。当时有两种主流意见:一种主张用斯拉夫字母,即当时苏联使用的文字,其含义你知道滴,不多说;据说,苏联的一位副总理来中国访问时,曾经向陈毅副总理说,希望中苏两国都采用相同的字母。陈回答说,中国文化必须跟东亚和东南亚联系,东亚和东南亚都习惯用拉丁字母。另一种意见主张用拉丁字母,走英语国家的文字路线,这种主张主要来源于留学欧美回来的一批人。虽然两种意见争执不下,但是废除汉字的初衷是相同的。

当时决定先设计出来一种以拉丁字母为主体的拼音文字先试着推广一下——汉语拼音就是这样背景下产生了,1958年2月《汉语拼音方案》正式公布执行。设计拼音的初衷是取代汉字,后来因为汉字在中国的地位实在是不可撼动,同时人们发现,汉语拼音倒是学习汉字的非常好的辅助工具,比民国时用的注音字母方便多了,于是一直使用到今天。现在马路上的路牌,地名下面都会有一行拼音,当初是想过渡期后只留下拼音的。1977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决定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此后汉语拼音在地名、人名等领域的地位更加稳固,已经被国际所接受,发展成为国际标准。

当时的蒙古已经把本民族字母——从铁木真时代开始尝试创立并不断完善的蒙古字母,改成了斯拉夫字母。所以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今天的内蒙古还保留使用着本民族相延完善了一千多年的蒙古字母,而蒙古共和国文字已经斯拉夫化了。

越南早在1945年就废除了汉字,使用拉丁字母创造出来的新越南文。

朝鲜半岛过去一直使用汉字,近一百年来各个时期汉字不断受到排斥。1948年朝鲜宣示废止汉字;韩国1970年发表汉字废止宣言,但舆论强烈反对,80年代中期,韩国出版物开始逐渐降低汉字的频率。

这样汉字文化圈只留下日本保留了部分汉字,新加坡使用和中国基本相同的简化汉字,台湾一直使用正体字,另外有一些东南亚国家部分使用汉字。

通过上述演变可以知道,台湾的汉字使用继承了民国传统,所以台湾的名人来大陆无论书法还是文字正确使用上,显示的功力秒杀那些不知道“七月流火”是什么含义的校长们。

汉字简化的工作,历史上一直在进行。现行的简化汉字就是建立在30年代民国时期教育部颁布过的一个简化方案上的,后来这个方案没能执行就在战争中夭折,50年代大陆基本全盘使用了这一方案。

1977年公布的二简字表,有把汉字假名化的趋势,国人哗然,很多语言专家更是冒着非常大的风险进行抵制,终于在使用不长时间后因其荒唐至极而取消。但大量二简字流入了社会,甚至进入过教材和全国权威媒体,成为今天错别字的主要根源之一。

二简字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丁丁丁着在墙上丁丁子的他。(丁丁盯着在墙上钉钉子的他)

丘引是什么东西?(蚯蚓)

今天的中国人还能够使用汉字,应该感谢斯大林突然辞世。如果他再健康地活上几年,中苏关系没有交恶,中国使用斯拉夫字母成为毫无疑问的选项,那么今天认识汉字的人,就如同认识满文的人一样成为专家教授。

当汉字不断遭到荼毒,不再有造字之初的文字之美时,混乱到不能正确表义时,就会失去应有的使用价值。世界上很多文字就是这样消失的。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记录历史的工具。“欲亡其国,先亡其史;欲亡其史,先消灭其文字。”大清的贵族有过300年辉煌史,如今全国能熟练使用满文的已经屈指可数,汗牛充栋的满文历史典籍尘封在博物馆,如今已经没有几人认得,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