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税改窗口,反思中美减税战和贸易战的积极意义
2018-04-04 09:12:20
  • 0
  • 0
  • 32
  • 0

 §ⅰ 庄严地承诺

时光追溯回到1986年7月10日,新中国政府正式提出恢复在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地位的申请,为什么是『申请恢复』呢?世界贸易组织WTO前身是隶属联合国的关贸总协定,之前的民国政府是创始国。世界贸易组织对成员国的要求,必须是不打折扣的完全市场经济国家。而新中国呢,因为是计划经济不可以加入。

2001年11月10日晚6时38分,卡塔尔首都多哈,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申请,从2001年12月11日起,中国正式加入WTO,成为其旗下第143个成员国。谁都知道,慢说2001年,即使现在……

那么,WTO为什么会接纳一个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的成员国呢?只因我们作为负责任大国在申请之初做出了庄严承诺,15年内成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关于这份承诺内容呢,太长那啥你懂的……笔者就不贴到文中来了,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自己百度下『《财经》杂志2001年11月20日刊——中国入世承诺表,一份来自香港贸易与发展局、经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官员核实的研究报告』,一目了然。

凡事皆有因果。2016年12月11日入世满15年后,日本、欧盟、美国相继表态不承认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让上面感到非常愤怒、委屈和受伤,各部委官媒纷纷抗议、谴责、叫嚷了一番之后,便偃旗息鼓没有了下文……看完后便不费解了。

回到正题。WTO签约国的一项最重要义务就是关税减免,今天要谈的正是税收。

§ⅱ 减税请免谈

2017年2月22日,12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企业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在企业望眼欲穿的祈盼中,草案并没有调整企业所得税税率。笔者至今清晰记得当时一位制造业界朋友的失望和沮丧。

除了对小微、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实行20%和15%的优惠税率,对西部地区鼓励类企业实行15%的低税率,普通企业的所得税率高达25%。为了平息企业界希望破灭后的愤怒,‘专家’给出的解释是,现行企业所得税法于2007年3月才获得全国人大通过,2008年1月1日才开始实行,税率涉及技术问题相当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短期内不会调整,而且从技术层面来看,修正税率并没有这么迫切……云云,说来说去归根结底还是利益之争。降税?你们想得实在是太多了!

天有不测风云。6天后的2月28日,美国总统川普向国会做首次国情咨文演讲,公布了让全球企业家眼红的税改计划。12月22日,川普在白宫正式签署了1.5万亿美元的减税法案, 2018年1月生效。一石打破水底天,一潭死水被搅动了!

§ⅲ 羊儿跳圈走

美国减税法案生效后所有人都看到了,以苹果为代表的美国海外公司马上部署回迁卖国,以富士康为代表的中国境内外资企业立即动身前往美国开工厂,以福耀玻璃曹德旺为代表的中国本土企业家也用脚投票在美国开工厂,给出的理由羞涩但理直气壮,『中国税负太高,成本太高,除了人力什么都比美国贵』。尽管后来曹德旺先生公开‘辟谣’,但相信所有圈内人都能品味出这出戏背后的酸甜苦辣。

在美国垂范下,全球经济体不顾个别国家破口大骂『税收战』,纷纷步美国后尘。全球竞相减税,本质上就是一种资本争夺战,哪里降税幅度大,企业在哪里就赚得多,资本就会流向哪里。这让那些死活不肯减税的国家如芒刺背、如坐针毡!除了难听的名声,还有实实在在的资本、企业撤离哇,羊儿跑了牧羊人可咋办㖕?

关于外资撤离的话题,笔者在2月2撰文《透过苏州日资撤离,静观全球资本迁徙》中该说的都已说尽,可惜后来被正能量咔嚓掉了。

老祖宗讲『不见棺材不落泪』,决策者此后作出了反应。而前因后果,除了美国引领的全球减税浪潮,还有2018年以来越来越黯淡的制造业经营业绩。

§ⅳ 被动减税忙

国家统计局3月27日公布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689亿元,同比增长16.1%,这个数据咋看上去貌似还不错,但如果对比2017年1-2月份的同期数据26.7%不难发现,2018年的下降趋势其实是非常明显的。众所周知,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多数都是央企国企,而央企国企自2017年来一直享受的是行政化去产能和环保督查的优渥待遇,民营竞争对手纷纷倒下了嘛。在这种吃小灶局面下的利润增速下滑,就狠能说明企业经营状况的不妙了。

幕后始终有一双眼睛在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一切,发现不对,宏观调控接踵而至。

3月28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8年5月1日起,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率从17%降至16%,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率从11%降至10%。此外,将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年销售额标准,由50万元和80万元统一上调至500万元,对部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企业和电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未抵扣完的进项税款予以退还。

以上三项措施,全年将减轻市场主体税负超过4000亿元,其中制造业减税2400亿元,而且内外资企业同等受益。另外,接近10倍上调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标准,无疑会让更多的企业享受到较低征收率计税优惠,这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无疑是大利好。话讲得狠是动听,此举是为进一步完善税制,支持制造业、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发展,持续为市场主体减负。问题在于,上面对下面实体企业的生存现状其实早就洞若观火,为什么迟迟不肯主动、而非要被动减税呢?发人深思。

一切都是利益分配之争。本次主动减税,除了上文讲到的美国带头减税带来的资本外流压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与3月22日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计划加征关税后带给中国制造业的威胁密切相关。正是源于对美国为刺激资本回流的加息和减税,以及为了拯救美国本土制造业而对中国展开的贸易战,才让决策者不得不通过减税来应对美国的减税和贸易战威胁,不致让本土制造业无法承受而快速死亡。

政府征税的对象,除了企业外还有家庭,而家庭的纳税方式是个人所得税。

§ⅴ 改革须倒逼

谈个人所得税之前,先来看一组美国个人所得税的统计数据。

2016年4月,美国税收政策中心(Tax Policy Center)公布了一份数据,该年度有7750万名美国人(约占美国纳税人口的45.3%)不用再向联邦政府缴纳个人收入所得税。与此同时,美国前20%的交税者上交的个人所得税数量占美国个人所得税总量高达87%。主要来自美国高收入群体奉献的个人所得税,养活着各级政府,所以穷人即使再穷也并无怨言,享受着政府服务,又不是纳税人,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说完美国,回头再看中国。但凡稍微了解国情的人都知道,当前的工薪阶层已经沦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个税说难听点就是工资税。统计数字这次没有撒谎。

2017年全国个税收入11966亿,同比增长18.6%,对比2013年仅6531亿,5年时间累计增长5435亿。这种近乎翻倍的增速,足以令多数国家征税部门自愧不如。截止2017年末,中国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贡献率已经高达65%。这种畸形的个税征收方式对于消费的持续增长无疑是灾难性的,都缴税了拿什么来消费呢?

历史一再证明,改革就是触动既得利益,过程基本依靠倒逼,个人所得税改革同样不例外。即使完全不考虑工薪阶层纳税者的感受,只为消费对拉动GDP增长的贡献,个税改革也已经是火烧眉毛。但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016年底,财政部就成立了个人所得税处,2017年初,财政部税政司个人所得税处正式挂牌,直到2018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云云。

3月20日,财政部网站发布消息称,2018年力争年内完成个人所得税法修订等法律、行政法规的部内起草工作,及时上报国务院。花儿谢了又开了,慢慢等呗。

§ⅵ 个税无死角

我国的个税起征点最初是1980年的800元/月,之后调整了三次。2006年个税免征额从800元上调到1600元;2008年从1600元上调到2000元;2011年从2000元上调到3500元。而3500元这个起征点,已经维持了长达7年之久!

上文谈到,2017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共缴纳11966亿元,同比增长18.6%,是所有税种中增长最快的主体税种之一。只看个税缴纳的增长速度,已经将本年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的增长速度远远甩在了身后!这让老百姓对生活成本压力的急剧增加有了切肤之痛,个税起征点开始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

除了个税增速压力,老百姓另一重生活压力来自通货膨胀。关于M2/GDP的比值越拉越大的话题,尽管专家们铁嘴钢牙百般洗白,但当前的收入和物价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相信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得到。对比2005年底M2余额29.9万亿,这个数字到2017年底高达168万亿,而2017年GDP呢,82万亿。

3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月CPI数据,同比去年同期上涨2.9%,姑且不算买楼消费不下10%的通胀率,单看3%也已经很高了,况且近些年来我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出现了明显下滑,即使2017年增长略微反弹,但是人均消费支出却继续在下滑,购买力、消费力都已经大不如从前。提高个税起征点、改革个税的征收和抵扣制度,愈来愈显得刻不容缓。真不是矫情,而是真不容易哇。

永远不要忘记最重要的一点,个人所得税征收的目的是为了调节过高收入、保护中低收入者,藉以缩小贫富差距。但当工薪阶层沦为纳税的主体,个税还谈什么调节的意义呢?有关部门还有什么理由继续拖延,甚至是变相不降低个税呢?

据可靠消息,个人所得税改革将从分类制变为综合制,这意味着纳税人的全部所得,无论其来源和性质,都将被纳入征税范围,换句话说360°无死角,征收的范围更广了。这一点是不是像极了2016年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呢?嗯,不论官方宣传降低了多少多少个亿,但到底比从前少或者多,黑瞎子掰棒子心中有数。

结构性减税,讲究的就是有出就要有入,否则税收总量必然会减少,哪怕将所有税收漏洞堵上后的口惠而实不至。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ⅵ 加征环保税

2016年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这部法律已经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环境保护税法的整体思路是将费改为税,明确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交税。

考虑到全国上下对空气、水污染的怨声载道,开征环保税绝对师出有名。但是,无论从今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6.5%的经济增速,还是1-3月份的经济堪忧现状,当前的整体经济形势实在不容乐观,尤其是实体经济在行政化去产能和定向环保督察压力下,环境保护税法的施行铁定将进一步增加企业的负担。

纵然企业咬牙忍下了,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很快浮出水面。2018年1月1日起开征环保税,但空气质量真正得到改善了吗?企业缴纳的环保税能不能真正用到环境治理方面呢?这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可能真实存在的担忧,一直是国民主动纳税意识低的重要原因,我交钱后能不能看到治理效果呢?钱花哪儿了?

谈到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西方国家,为什么人家纳税意识高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纳税人不仅知道自己的钱花到哪了,而且能切实感受到纳税以后的真实效果。而中国纳税人呢,交完税以后这钱就与自己无关了,政府怎么花问多了那啥哈。正因为如此,政府更有义务透明纳税人的钱款去向,是不是真正用到环境治理方面了?换个说法,如果大家都看到环境改善了,那么大家才更愿意纳税是不?

2018年4月1日上午,随着巴斯夫新材料有限公司从上海浦东新区税务局手中接过上海市开出的首张环境保护税税票,这同时也是全国首张环境保护税税票,标志着环境保护税在全国顺利实施。接下来就让我们闭上眼睛憧憬蓝天、碧水……的重新回归吧。

说完环保税,再来看另一项新生事物——资源税,说得更严谨些是可再生资源税。

§ⅶ 新开资源税

2017年11月28日,财政部公布了《扩大水资源税改革实施办法》,北京、天津等九省份纳入试点范围,自2017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有关部门表示,待条件成熟之后,将择机在全国全面推开改革。这则消息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

关于资源税是新生事物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在水资源税开征之前,我国早已经对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大多数稀有矿物开采征收资源税了,只是因为大多数人感受不到、比较陌生而已。这也是我国税收的一个优点,很多税收你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又实实在在存在,从方方面面影响着你的生活,扩大着你的支出。

为什么单独拿水资源来说事儿呢?水属于可再生资源!而以前的诸如石油、天然气、贵金属……等等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看明白了吗?开征水资源税,相当于国家对可再生资源动手征税了,而谁的生命又离得开水呢?首先受到影响的洗浴、洗车等特种用水行业要哭了,以后这种消费提价,千万不要只怪经营者贪心哦。

§ⅷ 改革消费税

说完了企业税、个税、环境税、资源税……之后,来看征税部门的下一个目标消费税。消费税改革将以扩大征收范围、调节税率结构和征收环节为突破口。

众所周知,我国的消费税是中央税,而消费税改革有望将中央税改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玄机在哪里不用多问吧?房地产业带动的地方土地财政即将山穷水尽,而在中央明令严格地方政府举债后,房地产税还没出台,这个消费税当然是为了弥补地方财政税收缺口而改革的。

普通小老百姓管不了那么多,我们关心的是消费税对于各种消费品的区分和征税税率,像食品、能源这些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在由生产环节征收改为零售环节征收后,会不会推高通胀,缩水我们的购买力呢?但愿不会吧。但是,呵呵。

最后就是和所有人密切相关的房地产税,在以前撰文中屡次分析过了,不赘述。

§ⅸ 中国式减税

当改革开放打破闭关锁国的经济模式,高税收便越来越受到西方国家轻徭薄赋、藏富于民的小政府模式冲击,让减税成为一种不得不顺应潮流的倒逼行为,但这种倒逼行为有时候显得非常勉强,甚至沦为上文讲过的口惠而实不至。举例说明。

2017年4月19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进一步减税措施,持续推动实体经济降低成本、增后劲,决定从2017年7月1日起,将增值税税率调整至17%、11%和6%三挡,取消13%这一档税率,将农产品、天然气等税率从13%降至11%。这一度被官媒大张旗鼓地报道,言必称是让利于民的善政。

效果究竟如何呢?取消13%这一档税率后,原来按照13%征税的商品,税务部门具体征税的时候就有了非常大的自主权,固然可以降低为11%征收,但完全不能排除上调至17%来征收,这很好理解吧?纳税者能说什么呢?征税者并不违法呀。

再深究呢,13%与17%相差了4个百分点,而13%与11%呢只相差了2个百分点,很显然税率下调的幅度小于上涨的幅度,很好明白是吧?为什么说是『口惠而实不至』?如果诚心诚意减税,直接取消17%这一档最高税率,岂非更直接些呢?

如果您再细心一些,不难观察到减税对象是农产品和天然气等。农产品不讲,民以食为天,国家控制粮价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而天然气就比较有深意了。天然气老百姓不可或缺,但经营者却是垄断国企,价格从来都是卖方市场说了算,导致国内天然气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与其降低税率,还不如直接降价是不是?

说到看人下菜碟式的案例,再来看另一个典型。2017年6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聚焦降费,针对建筑行业、能源行业、银行业和保险业等退出4项降费措施,据估算合计全年将为企业减负超过1万亿元,其中降费占60%以上。

按照上面的分析方法,这一次的降费减税受惠的四个行业基本都属于国企垄断行业,民营资本占比很小。对此,北京市地税局高级经济师王红艳等人撰文称,

减税降费重在‘降费(而非社会祈盼的减税)’,如果考虑到财政支出长期以来具有的刚性特征,以及民众收入水平提高后对公共福利需求的进一步提升,从长期来看,中国继续大规模减税的可能性已经不大。

§ⅹ 沉重的思考

上面这段话讲得再明白不过,大政府国情下的中国式减税,操作空间其实已经很小,而且相对于降费,普遍降低税率根本不可能,再怎么变着花样子减,也只能是局部行业减免,而结构式减税的根本特征就是摁下葫芦起来瓢,此消彼涨。

真正的减税就应该像川普政府做的那样普遍降低税率,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怎样才能做到呢?改革分配制度,企业和个人多拿点,政府少拿点吧。那么,政府如何做到既少征税,又能正常运转呢?首先是将投资的权力完完全全移交给企业,投资本来就是企业的事儿,政府日理万机,还操那么多心干吗呢?

其次,压缩体制内编制,节省行政开支。3月29日媒体报道,黑龙江省已经率先走出了这一步,开始实施《黑龙江省深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推进事业单位去市场化,2019年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大幅压缩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规模,节约集约配置资源,提高使用效益。

不得不说,近年来东北三省在东北邻居核炮仗无微不至地影响下,富人纷纷进了关内,再加上自己重工业转型困难,经济现状已经有目共睹。养老金早就入不敷出多年,经济长期下滑不可遏止……而压缩行政编制,一定走从易到难的道路,率先拿比较容易对付的事业单位开刀。

结局会如何呢?福祸难卜。总理早有名言,『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都难』,但我们还是热切盼望黑龙江能够取得成功,为全国大面积铺开做好示范。也唯有如此,才可能真正实现为企业、为个人减税,通过消费促进经济增长,让经济增长方式真正转型成功。

中国的老祖宗是最聪明的,他们用最朴素的辩证法述说『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的道理。站在国民角度来讲,美国对中国发动的税收战和贸易战,貌似也并非一无是处,只要端正态度积极应对,福祸转化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转载请注明出处:公众号 阿甘看天下

公众号『阿甘看天下』,备用号『阿甘财经视点』,一扇透过现象洞悉本质的窗口,专为财经小白量身打造。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